- 杜邦光罩/UMC(1998/11)
十月初,確定中華杜邦在科學園區設光罩廠,主要是與聯華電子(UMC)合作,服務台灣半導體業。這則消息對我而言是遲來的好消息,也令我想起「如何評估經理人員的績效」之主題。
九O年代初,杜邦公司決心介入光罩業。大概有心力挽歐美的光罩業,因為世界第一、二大光罩廠都是日商,歐美完全潰敗,所以杜邦決定整合(收購)。那時台灣光罩(公司)已成氣候,台積電則廠內自營。杜邦在韓合資光罩廠,生意不惡(韓國搞D-RAM,新產品多…)可在台灣“完全”無施展餘地。有趣的是,亞洲區的business
manager郤擺在台灣,一周內二天去韓上班,二天在台找設廠的使力點及機會。
那時我服務杜邦電子事業部,主要產品是連接器。在主管會議中遇見Tim
Smith,他很無力感,我說或許可以幫點忙。所以就設法安排UMC宣總與我們談,交個朋友。事先,會前,宣總秘書一直提醒我們只有半點鐘。
由於我和宣總在電子所是舊識,他賞面子,我們約聊了一小時半。我是“跨界”幫忙,也許,成果是七年後。在那段時間,杜邦把我們全球事業都賣掉,我們也離開了那家新美商(在買來四年後上市又再賣給歐商)。
我在思考經理人員的績效評估的時機與彈性,台灣的資訊半導體業要轉型,能創造出有創意的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的服務,除了我們優秀的以人情道義結合的企業聯盟外,還要有更多的創意和長期投入。我很欣賞創建台灣半導體和資訊業的許多本土精英。
- 智邦的台灣式公司民主
我在報上看到智邦自選總經理的報導,不禁莞爾。這是很杜益民式的。隔周The
Economist有更詳細的說論,智邦為自己和台灣弄了免費的廣告,真了不起。
我認識杜約廿年前,當時他熱心辦台北通勤車的服務,印象深刻。後來(約九二年),杜邦公司要把旗下做中上級數據管理通信設備公司賣掉,我告訴他們機會,章董事還去北卡了解一番。可惜未買到。據說“一塊美金”(杜總後來說,口袋掏出,即可買下)
(我當時找日本產品OEM,可是outsourcing友訊公司的)
之前,我又帶亞洲區電子部總裁去智邦。他對我說,真了不起,不只英文是Made-in-Taiwan,很好,更是「環保」說到做到,名片都是再生紙印的,遠比“杜邦SHE”更能落實,
我把產品借給他們“觀摩”一個月。
這是好幾年前的事了,祝福智邦名如其實,弄出很不一樣的文化。智邦有兩隻有員工號碼的狗,某一候選人幽默的說:「希望總經理能夠待人比待狗還好。」這句話頗有意義。要樹立真正的以“人本”思想為主的公司民主文化,談何容易。彼德.杜拉克最近談領導,以為組織經營背後最根本為「憲法」思想,所以美國建國三傑所著《聯邦主義者集稿》,乃為管理者必讀之書。
- 半導體業的品質與成本
十月去某半導體公司談半導體業的品質成本思想成長史。
譬如近廿年前,電子所試作「品質成本」,胡所長決定不實施。我們有機會請日本名師唐津一先生來介紹日本品管。唐先生把當時日本NEC的yield及品改善速率說給我們聽,令人羡慕。當日曾廠長(令日為台積電總經理)努力做筆記再介紹
T I
給哈佛商學院做的「品質成本個案」。從中可學許多人們對「成本」及「衡量」的觀念的成長。我又特別介紹戴明的「品管良性反應鍵」「最小成本檢驗法」和
Tom Johnson 如何利用“生命體”的觀念來看企業的“績效衡量法”。
最主要的,我與大家分享三個「品質、成本的知識世界:(英文部份)
品質成本管理:適用於半導體業
- 品質成本管理
- 品質成本制的建立
- 品質成本之新義和應用
- 失敗成本的抑制
- 合理的預防成本
- 降低鑑定成本
- 從品質成本到品質經濟學
- 德州儀器品質成本制度案例
- 應用討論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