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談<朱蘭品質史(1999/05)>(二)
<早期印度的品質--不同的了解水準;不同的觀照面>(Quality
in Early India: Different Levels of Understanding; Different concerns) pp.99-124
談<品質史>,就得談人們在系統中作事物的規則(rules),衡量的標準,過程及改進,本文受限於印度書寫文物保存不多,所謂的<早期印度>,其實是"信史"中皇家的工作罰則(偷工減料等),與本文所謂的非正式私人相關之"品質"不同。
由於作者受限於正式品質定義,寫的東西要有點正式文獻根據,所以內容平實。我以為讀者可從"私"的角度來欣賞印度之美及文藝理論之多樣化,等以後印度技術史料等中譯更齊全後,再進入其品質管理世界。
近讀<覺風>季刊(26期起,索取電話(03)5216191)在連載中的<印度美術史>(逸見梅榮、高田修共合著,蘇瑤崇譯),這是一本不失為有自己見地的好書。本書雖成之於半世紀多以前,然而作者們很有心,很用心。
在此感謝<覺風>及譯者的辛勤,引一些人入此寶藏。
Dexterity in action is yoga
---Bhagavadgita
If any producer of a play will
Perform the Preliminaries according
To the rules laid down, nothing
Inauspicious will happen to him, and
( after his death) he will reach the
heavenly religions.
(On the contrary) whoever produces a
play in wilful violation of the rules
(in this matter) shall be re-born as a
creature of lower order.
--- Bharata's Natyashastra
有興趣的讀者,可進一步參考下述書籍。
- A.L.巴沙姆主編<印度文化史>
商務印書館
- 糜文開編譯<印度文學歷代名著選>
東大書局
- R.塔帕爾<印度古代文明>
淑馨出版社
- 帕德瑪.蘇蒂<印度美學理念>
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
- 中村元著<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> 浙江人民出版社
- 瓦利烏拉.汗著<犍陀羅藝術>
商務印書館
- B. Rowland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India, The Pelican History of Art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