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利瑪竇的外來思想談中國式管理
(2000/04)
Hangching
Chung
利瑪竇(利子,
Matteco Racci(1552-1610))來華已四百餘年。這位”泰西雅儒”的《中國札記》中,充滿了外來的智慧:我們在”禮儀”往來上的浪費,在刑法上因為「無法」而枉死(貪污)的人,無計其數…更寶貴的,他帶來了「地圖、稜鏡、時鐘」等,其實就是泰西文化的「具體的精華」。
利氏來自非信「天圓地方」的蠻夷之邦。他是位有「信、望、愛」的雅儒。他是極了不起的。輔仁大學出版利氏全集,另外史景遷的《利瑪竇記憶之宮》也很有意思。
利子深入中國文化,了解中華文化內容,各種制度,結構,他再用不同的文化、價值、科學之眼,看出我們許多利弊。戴明一向以為,系統中的人,要”超越自我”,非待系統外的”顧問”協助不可。因為人是”習而不見”的,又容易是系統的囚徒。
我順便藉此機會,談談所謂的「中國式管理」或「新儒家研究」。由於提倡者大多缺乏如利子般的不同參考系,所以所談多半是拾古人牙慧的”淺盤學習”,這固然可以昭引許多”似曾相識”者的一時喜好,其實,極可能既誤導人們(例如研究所謂”經營之神”胡某,而忘了史書中的胡某人面目)。又這可能只是”屬地方之知識或迷思。
中國古聖先賢固然有許多至理名言,讀之令人有所會通,然而,我們必須了解真實的制度、現實之”醜陋”。孫子、老子、論語等固然有取之不盡的寶,然而,這些都只能當「智慧書」,除了更可運作的理論外及內容外,必須再多談系統、文化,所以利子對今天許多人還想談「中國式法制」的人,一定會心一笑。
另一方面,我們苦苦追求論文發表(例如台大商學院的佈告上,公佈某某老師那篇上某期刊,狂賀之,這只是表象,背後有獎金、考核、升級等誘因…)商學院所教的,也多半是西方二手貨或戴明謂誤導人的理論與做法(戴明對西方商學教育的批評,是極嚴苛。)讀者或多少可從本網站韓先生來自日本早稻田商研所的信中,了解這些可成為全球的議題了。
也就是說,其實沒有所謂「中國或日本式管理論」了。有的是其共同的批判、分析基準,考慮理論在不同系統、文化下的適用情形而已。我們先要深究理論、內容本身,再談文化(更不可以我國先賢所云之”以不變應萬變”之萬靈丹一以貫之…)
不過,我以為大家可以嚴肅考慮「比較管理學」。杜拉克近來喜歡說:日本人把公司家庭化,而華人喜歡把家族企業化。
This week( Jan 17-23,2000), Matteco
Racci(1552-1610) Society in Taiwan announced their project completed. A
Chinese-French Dictionary in memory of Racci by a global team of Jesuits is
completed, 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efforts. Their Taiwan representative's
remarks that this ' life long career' takes the whole team members true
'appre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'* of the subject-matter (translations).
This is like W. Edwards Deming
appreciated Mr Jean-Marrie Gouge's translation of Out of the Crisis into French.
Because Dr Deming knew that during translation, we'll improve on it, no matter
in translations or 'extensions' (Refer to a booklet by BDA with title as
Profound Knowledge).
(*note: key words of Deming's system of
profound knowledge.)
From
Hanching Chung's mail to Deming Philosophy Circle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