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學小道(1999/11)
胡適說我們中國人不懂得西洋人的許多做法,例如麥克阿瑟逃離菲律賓,部隊交副手去投降,而這人是有功的,這點中國人不懂,正如不懂西洋人對俘虜要依軍階分別待遇的。朋友,我們現在懂了嗎?
現在管理學中,「國際管理(international management)」頗熱門,名大學商學院都設,有的更懂得以其人之道來治,例如Wharton有「全球華人企業發展中心」,由華人主持。可是,我以為真正要了解外國人、組織,也要有「淵博的文化知識」才行。而這點,我們可從胡適學到很多。這兒只舉幾個例子:
「先生指示頌平說:『以後我們寫信,遇到重要的字最好要寫正字 …要人費時去思量,去猜想,這就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任。我們隨便寫一封短信,也要對別人負責的。』」
西洋人也有同樣的要求,所以打字是常態,而且信紙上日期、地址等重要情報都有,他們是很進步的,尤其是每信必復,我們有許多人可能連寫信(或Email)的基本禮節都不懂。(我也犯過一些大錯。)
又如洋人出差常備錄音機(或專用的ditator)。我以前發現這是很好的習慣,起碼可以請秘書把當時所見所聞所感記下來。我們的記憶力畢竟有限。他看了一些人的口述歷史,覺得此法不可靠(因人而異)。胡適做口述自傳是花大功夫的。他想每年元旦起寫自己的年譜而未果。他說:「就是用錄音的方法,也要想一想,像預備功課一個樣,才能講,現在沒這些時間了。」(1959年2月10日)
我知道近代C. I. Barnard用錄音寫了一本名著《經理的職責》,可是他說,謄稿後改了十七遍。換句話說,苦功及內容思想是不可少的。
許多西方的小道或小節(如胡適說紐約司機”慎獨”功夫,半夜遇紅燈還是要停下來等的 …)都一樣重要的,我們喜歡外國人講”你好!”,當然也要知道他們(對方)是怎樣表達”你好”的。
我們讀《胡適之晚年談話錄》(胡頌平編著),可以了解許多西洋文化日常知識:信紙折法善體人意,重視Privacy,邀宴,打領帶的禮貌,敬酒的中西習俗不同。 …這些都是附加的收穫。重要的是胡適的”通”──文章、詩歌、思想要通、要通古今(歷史)之變…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