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之適 (2000/03)
Hanching Chung
我有時候會懷疑胡適先生自述他取名「適之」,是因佩服達爾文「適者生存」學說而改名的說法。
其實,中文的「適」,不只包括英文的「fit」。在沈濟的《枕中記》中,「人生之適」包括「寵辱之道,窮達之運,得喪之理,死生之情」。
「適之」(即「榮適」)的相對語是「茍生」:唐朝時讀書人認為人生要稱得上適之,必須「建功樹名,出將入相,列鼎而食,選生而聽,使族益昌而家益肥。」
胡適先生很清楚這是不對的,所以他向青年朋友鼓吹他的「不朽論」,即凡是能服務人群的即可不朽。這遠比「立德立言立功立情」等都淺顯明白,好像唸佛即可立地成菩薩般。
適之先生了不起的地方是,他很自覺地實踐他主張的道理,連晚年都回台灣「殉道」,極了不起。